-
历史文化学院武可老师译著 《世界历史的动力》新书出版
我院武可老师所译著的《世界历史的动力》于2022年4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书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化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史学家克里斯托弗•道森的论著集,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约翰·穆勒伊(John Mulloy)在道森的首肯与帮助下整理编排而成,取名为《世界历史的动力》,并在1958年首次出版。《世界历史的动力》全书共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面向一种历史社会学”包括三章:“历史的社会学基础”“世界历史的发展”“...
2022-09-28
-
历史文化学院周海建老师《中国现代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新书出版
2022年5月,我院周海建老师所编的《中国现代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按照《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的目录体例结构,对分散在各单册中的资料条目进行了整理汇总。除对原资料目录中存在的错字、漏字、衍文和一些史实性错误等做了校勘订正外,还对原书中目录标题与篇目标题不符等问题进行了修订。有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检索使用《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
2022-09-28
-
我院哈斯巴根教授主编《八旗档案文献汇编》第一辑出版发行
清朝是多族群凝聚、多元文化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时期。探究其丰富的精神和制度文化内涵对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清代多语种八旗档案文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海内外相关档案文献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对增加中国文化大国的历史文献权重,建立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
2022-07-05
-
《中国民族教育》刊发我院教师“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系列专稿
近日,《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开设“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专栏,连续刊发我院教师五篇三交史研究的专稿。五篇文章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史事,从不同视角呈现中华民族历史的核心要义,即“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吴天宇博士撰写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的双向互动》(2021年第11期),主要关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胡族在文化、制度方面的双向互动。一方...
2022-04-19
-
周琼教授团队所著“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丛书”出版发行
2022年2月,我院周琼教授团队所著“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丛书”(8册)《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新时代》《生物多样性:呵护人类共同家园》《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生态法治: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金山银山: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人居:让生命诗意栖居大地》《知行合一:生态公民形象与担当》《美丽中国:同心携手共筑中国梦》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
2022-04-13
-
我院周琼教授获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近日,我院周琼教授负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研究丛书》获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西南地区具有气候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民族文化多样的特征,但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亦是中国自然灾害多样性、频发性特征突出的地区。本丛书旨在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防灾减灾的记忆、思想、应对方式和地方性知识等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调查,服务于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现实需求,...
2022-03-21
-
我院周琼教授等著《中国环境史纲》公开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周琼教授等著的《中国环境史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2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环境史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史学,尽管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学科理论方法尚未形成体系,学界对诸多基本环境史学问题的认识亦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环境史的定义、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属性进行探讨和深入的总结,以厘清环境史的叙事范式及其研究理路。《中国环境史纲》回答了“什么是环境史”之问,勾勒了环境史的兴...
2022-03-01
-
历史文化学院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2021年岁末,随着本年度国家各类科研项目陆续公示、公布,历史文化学院全年获批科研立的项数量和质量均创新高,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11月,赵令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获批,在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过去4年,学院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或“冷门绝学”重点项目共4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计20余项,但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还是第一次。10月份,彭勇教授主持的《北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献...
2021-12-02
-
历史文化学院彭勇教授在《史学月刊》发表学术论文
在题为《家国一体:明末外戚刘氏家族的命运》的论文中,彭勇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国”与“家”的关系是一个宏大的议题。对传统中国政治伦理中“家天下”“家国一体”和“家国同构”的特征,尽管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无法完全否认它们的存在。自周代以来,宗法关系(“家”)在王朝运行体制(“国”)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即便王朝国家进入帝制时代,皇权专制不断加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不断被纳入国家制度体系之中,而...
2021-09-03
-
历史文化学院吴天宇讲师在《中国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天宇讲师在《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3期发表《论先秦儒家沟通君父思想的展开及其学理依据》一文。国与家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组织机构,但每个人都寄身其中。君与父分别是代表国与家的最重要角色,而忠与孝则分别是对应君父的两种伦理道德。如何理解君父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忠孝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君与父、国与家又需要被整合在怎样的人伦—政治秩序之中?这些无疑是思想家们普遍且持续关注的问...
2021-09-02
-
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在《民族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在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250周年之际,我院赵令志教授撰写《乾隆二十一年土尔扈特赴藏熬茶使团探析》,发表于《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国内外关于此使团情况之研究,囿于资料所限,尚无专论。赵令志教授依据相关满文档案,对生活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等于乾隆二十一年所遣使团的成员特色、清朝资助、赴藏熬茶及对土尔扈特东归之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证,堪称研究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力作
2021-09-02
-
历史文化学院张晨怡教授在《世界民族》发表学术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晨怡教授在《世界民族》2021年第3期发表《从“马来化”、“英化”到“再华化”——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加坡土生华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论文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加坡土生华人为中心对新加坡华人“再华化”的文化表现与政治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加坡华人社会经历了一个从“马来化”、“英化”到“再华化”的过程,这是海外华人文化再造的重要体现。新加坡华人的“...
2021-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