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清代各民族社会文化交融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数:


 

 

202510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社会史研究室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院承办的“清代各民族社会文化交融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知行堂召开。会议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旨在总结清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并围绕清代各民族社会文化交融等议题,展望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开幕式

2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邱源媛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定宜庄研究员、北京大学李伯重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郭松义先生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定宜庄研究员致辞)

 

(北京大学李伯重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郭松义先生致辞)

 

二、座谈会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围绕“清代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进行座谈,座谈会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主持,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发言。

 

 

 

 

 

 

 

 

 

(座谈会剪影)

 

三、分组论坛

座谈会之后,会议于24日下午设立了两场分组论坛。20余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表报告,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学理上的深入交流。

分组论坛A上、下半场分别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吴元丰老师与郭美兰老师主持。

在上半场论坛中,有7位学者先后发表了学术报告。中央民族大学达力扎布老师、楠木贤道老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赵志强老师、常越男老师,湖北大学黄柏权老师,中山大学庄声老师,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吴忠良老师,分别就清代蒙古文史著内容和体例演变、康熙十七年清朝对三姓人司法治理的背景、明末清初锡伯与嫩科尔沁部政治关系、唐崖土司遗存所见民族文化交流互动、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与索岳尔济围场、满文档案所见康熙年间黑龙江地区的台站设置和乾隆年间《他塔喇氏族谱》的编纂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下半场论坛由5位学者先后发言。中央民族大学魏建东老师、英卡尔老师,大连民族大学李俊义老师,吉林师范大学姜小莉老师与沈阳师范大学李璜老师,分别以《禁约青海十二事》满汉文本研究、清代哈萨克“王”“公”爵号考、喀喇沁王旺都特那木济勒与满蒙汉多族士人的文艺交流、萨满教视角下的清代满汉文化交融、清代“冰嬉”属性探微为题,作出了精彩论述。上下两场论坛结束后,与会学者就各报告涉及的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评议与交流。

 

 

(分组论坛A合影)

分组论坛B上、下半场分别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潘洪钢老师与中国人民大学张永江老师主持。

在上半场论坛中,7位与会学者先后进行了专题报告。报告人与题目依次为:南开大学常建华老师《清代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赵世瑜老师《从社会经济史到社会史:个人探索与学术理路》;武汉大学陈锋老师《社会史研究的兴起:经济史与社会史研究的关联》;南开大学王跃生老师《十九世纪初期直隶、四川农村家庭结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海英老师《“山人”徐希震及其〈东征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封越健老师《清代钞档及其史料价值考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王正华老师《粮不随地:清代山西的主客之争与地权交易》。在总结与回顾中深化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并引发了与会学者的深入讨论。

下半场论坛中,6位学者先后发表了专题报告,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建老师、关康老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关笑晶老师,陕西师范大学王惠敏老师,吉林师范大学许富翔老师,青岛理工大学刘金德老师,分别就清初旗人法定地位、清代珲春地区的旗下家奴、清代旗人家庙、乾隆朝以茶安边的政治实践及其实效、参务的制度化与皇帝的人参利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清代东北地区的族际通婚等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赓续学脉,继往开来。本次会议聚焦清代社会经济史与清代各民族社会文化交融研究的诸多核心议题,既有对学术脉络的深刻回顾,更有对前沿趋势的敏锐展望,新见迭出,新论纷呈。分组论坛的高水平专题报告涵盖清代社会、经济、法律及民族关系等多维视角。在学术前贤奠定的坚实基础上,新一代学人正致力于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大会在热烈而庄重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

 

 

(与会学者合影)


供稿:任琳

初审:赵令志

复审: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