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参加第五届珠海青年史学论坛暨中山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12-06

点击数:

2023年12月1日至3日,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主办的“第五届珠海青年史学论坛暨中山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珠海成功举办。我院彭勇教授、丁慧倩副教授等11名教师代表应邀参会。

珠海青年史学论坛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主办,旨在增进不同高校历史学系相互交流,特别为青年学者提供切磋研讨的活动平台,已连续举办四届。本届会议于12月2日上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副系主任于薇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主任吴滔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欢迎辞,向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年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珠海青年史学论坛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基本情况,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双方搭建增进学术交流与教学经验分享的有益平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教授致辞,对吴滔教授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肯定本次以青年教师交流为主题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此外还对两院系今后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殷切期待。开幕式后双方参会学者在历史学系(珠海)办公楼大厅前合影留念。

上午9点,会议分组报告正式开始,由两院系教师根据发言主题交叉进行。第一组报告由4位老师发言组成:野口优老师的“汉代‘制诏御史’考——以语义和消失时期为中心”详细考证了“制诏御史”的源流与具体指涉;魏建东老师的“显亲王衍璜与清代藏传佛教关系考”、杨晓东老师的“盘陀寺唐刻尊胜蔓荼罗考”以及德倩旺姆老师的“藏文手抄本琼史文献与琼氏部落的起源”则呈现了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宗教文化的多元面向。第二组报告由罗敏老师“战后日本宗教学者岸本英夫的国家神道观”与王玖玖老师“边界社会、族群互动与文明传承:以12世纪托莱多翻译运动为中心”展开,首先探讨了世界中世纪与现代历史中的重要议题,后由吉辰老师“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军事改革主导权的争夺”及叶磊老师“资金之‘逆流’:1917-1933年大连对上海、日本的三交贸易汇兑关系”分析近代中外关系特别是中日关系中的重要历史面向。

下午分组报告第三组继续进行。李彦楠老师“东晋前中期扬州侨民社会变迁”与吴天宇老师“‘五等’与‘国家’:论《孝经》的身份秩序与政制构建”的论题形成了专业互动;蔡亚龙老师“洪武至隆庆时期军民府体制及其变迁”与李晓龙老师“从开中到纲法:明代盐政中的役法与市场运作”和时坚老师的“明崇祯时期考成法执行流程——以开复为中心”则围绕明史中的重要制度问题进行了辨析。第四组论题更加多元:廖靖靖老师“医疗与墓志:唐代妇女史研究的新趋向刍议”与安劭凡老师“竞释‘天足’:1900年立德夫人的香港反缠足之旅”的论题分别从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角度探讨了妇女史与性别研究的可能性;周海建老师则以“顾维钧与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北京政局”为题对中国近代外交提出了新看法;史宏飞老师“铸剑还是造盾?科学家与1950年代美国的核战攻防体系”的报告强调了对美国史研究中新议题的发掘;陈林博老师的“‘企鹅’的词源演变”从全球史、概念史、生态环境史与中西交流史的多视角切入。于薇教授对各位青年教师的学术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为全天的讨论画上了圆满句号。

12月3日上午,两院系教师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经验交流分享会。丁慧倩老师首先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向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同仁介绍了民大历史的发展历程,主要办学特色、课程培养方案设置等情况,其后基地班、实验班及强基班班主任吴天宇、安劭凡、陈林博三位老师先后发言介绍班级特色及教学实践情况,罗敏老师、魏建东老师、德倩旺姆老师分别介绍了语言类课程特别是民族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情况。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主任吴滔老师介绍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发展情况,办学特色与理念,以及作为创系不久的新生院系所取得的宝贵成就,并指出民大历史在语言类课程和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宝贵经验。之后,青年教师代表就各自的课程设置与本科生论文指导等内容介绍交流了意见。双方均认为通过面对面的教学经验研讨与分享,收获极大。教学经验分享活动结束后,两院系教师共同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及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

通过此次会议交流和参观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教师极大增进了双方科研与教学活动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两院系同仁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为今后双方在教学科研上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文/图 安劭凡 审核/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