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香港史学者陈佳荣,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1958年9月-1982年3月),在香港逝世,享年89岁。

陈佳荣,笔名刺桐生、南溟子,福建泉州人,1937年12月22日生于福建泉州。1954年入读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9月至1982年3月,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学系及研究部,主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畲族史”等课;曾受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聘为硕士论文答辩委员。赴香港工作生活后,一直关心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科,为学校和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陈佳荣先生历任长河出版社编辑,龄记出版有限公司、麒麟书业有限公司出版总监兼总编辑,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历史主笔,中华万年网副总裁兼总编辑﹐现代教育研究社中国历史文化出版顾问;并在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树仁学院、岭南大学持续讲授“当代中国概况”“欧洲近代史”等课程,门下桃李遍及港九新界各中学及高校。
陈佳荣先生治学,以“中外关系史”为轴心。1986年陈佳荣先生与谢方、陆峻岭合著《古代南海地名汇释》;1987年出版《中外交通史》(A History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1990年与姚楠、丘进合撰《七海扬帆》,纵论亚洲海洋网络,获香港中华书局双版本重印。1998年,与汤开建、萧国健联合主编《香港6000年》,首度把考古、方志、口述、地图、影像熔于一炉,被誉为“香港通史奠基之作”。

2002年,先生创建个人学术网站“南溟网”,陆续公布珍稀史料,并向全球开放。2013年与朱鉴秋合编《渡海方程辑注》,2016年联袂两岸四地及海外学人出版《中国历代海路针经》(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年再推出《中外交通古地图集》(中西书局)。
除撰述外,先生更以“编辑大家”著称。1983—2022年间,统筹历史、语文、通识教材及普及读物,包括“新编中国史”“新编世界史”“探索中国史”“探索世界史”“现代高中中国语文”“新世纪通识教育系列”等,影响香港几代人的史地教育。1994—1998年策划“香港史系列”十种,催生本土史研究热潮;2020年出任《香港志》主编,与丁新豹、刘蜀永共同擘画,为香港回归以来最庞大史志工程奠定文献基础。
陈佳荣先生亦倾力学术组织。自1990年代起,连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终身顾问,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客座研究员,“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高级顾问,广东省地名研究会通讯会员,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荣誉研究员,全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及名誉会长,“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编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海外东南亚学术译丛”国内顾问团成员,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2025年10月9日,陈佳荣先生于香港安详辞世,享年八十九岁。陈佳荣先生一生跨越战乱、移民、冷战、回归与全球化,用笔与帆、纸与船,把“东方之珠”的潮汐写进祖国的海疆,把中国与世界连成一条不息的航路。
陈佳荣先生千古!
来源:《港澳文化大讲坛》《中古史》
初审:冷 淼
复审:彭 勇
终审:王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