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学科教学(历史) > 正文

蒋爱花

【发布日期:2010-07-08 | 点击数:

蒋爱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侧重研究隋唐时期的出土文献、民族史、法制史;已在《中国史研究》《Religion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了《唐代家庭人口辑考》、《身份、记忆、反事实书写:隋唐时期幽州墓志研究》《唐代和亲往事》等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1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多项。

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2015-201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2019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202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2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法律讲堂》《百家说故事》等栏目担任主讲人,录制了《大唐名将》《永泰公主之死》《太平公主不太平》《唐代和亲往事》《唐传奇与法律文化》《唐代判案故事》《唐宋文坛佳话》等系列讲座150余讲。

邮箱:jah04@126.com


学术成果如下:

一、学术论文

[1] 陈建强,蒋爱花:《中国家庭史研究新见迭出》,《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8月21日。

[2] 张国刚,蒋爱花:《唐代男女婚嫁年龄考略》,《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 蒋爱花:《唐人寿命水平及死亡原因试探》,《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4] 蒋爱花:《中国历代农民家庭规模与农民家庭经济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4期。

[5] 蒋爱花:《家庭: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5月18日。

[6] 蒋爱花:《绕不过的陈寅恪——评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学术界》200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7] 蒋爱花:《唐代基层文官》书评,《唐研究》第十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蒋爱花:《论唐代的宗族救助——以墓志资料为中心》,参加“通过出土文物看中国史” 会议(韩国,2007年9月,庆北大学校),并发表于(韩国)《中国史研究》第52辑,2008年。

[9] 蒋爱花:《茶壶上的暴风雨》,收入《新近海外中国社会史论文选译》,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10] 蒋爱花:《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与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初探——以<中国古代生活史>课程教学为例》,《科教论坛》2011年第12期。

[11] 蒋爱花:《从唐代墓志铭看门荫入仕者的释褐问题》,“唐长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武汉大学,2011年7月。

[12] 蒋爱花:《墓志所见唐人的“及第”与“释褐”》,(韩国)《中国史研究》第76辑,2012年。

[13] 蒋爱花:《最新考古发现融入“汉唐考古”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收入《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第11辑,2012年10月。

[14] 蒋爱花:《出身与释褐:唐代中下层官员的角色等待》,(台湾)《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十二期,2012年12月。

[15] 蒋爱花:《唐代中下层官员入仕之路研究》,《前沿》2012年第23期。

[16] 蒋爱花:《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曹怀直(元秀)墓志铭考释》,《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17] 蒋爱花:《试论通史课程建设的“张弛之道”——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收入《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第14辑,2013年10月。

[18] 蒋爱花、安劭凡:《“武周新字”研究情况概述》,《渤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9] 李硕、蒋爱花:《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民族史研究》第11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20] 蒋爱花:《唐代卫官降阶叙用现象探析》,“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论文集,2014年4月。

[21] 蒋爱花:《武周新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王双怀、梁咏涛主编《武则天与广元》,文物出版社,2015年6月。

[22] 蒋爱花等:《论述历史与超越文本:重读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民族史研究》第13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23] 蒋爱花:《唐代幽州墓志铭中的迁葬现象》,《西北民族论丛》第15辑,2017年6月。

[24] 蒋爱花:《沉寂下僚与竟攀高门:唐代中下层官员群体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17年8月25日。

[25] 蒋爱花:《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运行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0期。

[26] 蒋爱花:《高升台阁或沉寂下僚:唐代县尉的释褐途径》,《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27] Jiang Aihua, Research on County Sheriff Post Reduction and Reset in the Tang Dynasty:《学术界(英文版)》,2017年10月。

[28] 蒋爱花、郑豪:《第三届幽州学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2期。

[29] 蒋爱花:《有趣的唐代晚婚故事——以墓志记载为观察视角》,《文史知识》2018年第5期。

[30] 蒋爱花:《身份、记忆、变迁:从墓志看隋唐时期的幽州》,《光明日报》理论版,2019年9月2日,后被《人民周刊》2019年第17期全文转载。

[31] 蒋爱花:《全球化视野下的汉代外来文明清单——评石云涛<汉代外来文明研究>》,《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一辑,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年6月。

[32] 蒋爱花:《唐代幽州地区的迁葬与改葬现象》,夏炎主编:《中古中国的知识与社会》,中西书局,2020年1月。

[33] 蒋爱花:《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镇与社会流动》书评,《唐宋历史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

[34] 蒋爱花、郎朗:《多民族共融的开创与拓展: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定鼎与文化辐射》,《中国的文化同构与族群社会》,研究出版社,2022年11月。

[35] JIANG Aihua, Langlang “The Buddhist Impact on the Last Testaments of Women in Medieval China”,《Religions》(A&HCI),2022-11-9.

[36] 蒋爱花、张君毅:《贞观之治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习时报》2022年12月5日。

[37] 蒋爱花、张君毅:《美国汉学家薛爱华:中国古典意象的呈现与超越》,《学习时报》2023年2月17日。

[38] 蒋爱花、杜峥弈:《英国汉学家崔瑞德:中国史的聚焦、求真与延展》,《学习时报》2023年3月17日。

[39] 蒋爱花、魏杰:《法国汉学家儒莲:19世纪中叶欧洲汉学界无可争辩的大师》,《学习时报》2023年7月28日。

[40] 郎朗、蒋爱花:《美国汉学家柯文:提出“中国中心观”》,《学习时报》2023年9月1日。

[41] 蒋爱花、郎朗:《魏根深:集汉学家与外交官于一身》,《学习时报》2023年9月29日。

[42] 蒋爱花、杜峥弈:《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共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年第4期。

[43] 蒋爱花:《四海同风:墓志所见唐代的民族交流融合》,《光明日报》2013年12月8日。

[44] JIANG Aihua, Ma Longxiang:“The Buddhist Impact on the Last Testaments of Women in Medieval China”,《Religions》(A&HCI),2024-2-16.

[45] 蒋爱花:《1200年前的交通肇事案》,《澎湃新闻》2024年5月3日。

二、专著:

1、蒋爱花著:《唐代家庭人口辑考》(中央民族大学青年学者文库),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2、蒋爱花著:《唐代和亲往事》(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冠名书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年5月。

3、蒋爱花著:《身份、记忆、反事实书写:隋唐时期幽州墓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图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4、蒋爱花著:《大唐谜案》(第六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人文社科类“十佳作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4月。

三、参著或参编:

1、《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铭》,胡戟、荣新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参与整理10方墓志录文。

2、《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李鸿宾主编,蒋爱花等副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3、澳门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张国刚主编,蒋爱花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

四、科研项目

国家级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中下层官员群体研究”(主持人,项目号12CZS019)。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身份、记忆、反事实书写:隋唐时期幽州墓志研究“(主持人,项目号18FZS042)。

省部级项目:

1、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唐代北京地区墓志铭研究”(项目号2012SKL058,主持人,鉴定等级:优秀)。

2、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隋唐时期北京地区墓志铭研究”(项目号13LSC013,主持人,鉴定等级:优秀)。

3、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国古代史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参与人,已结项)。

4、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6-1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将领研究”(项目号YETP1314,主持人,已结项)。

5、北京市教学名师项目“唐代和亲制度研究”(主持人,已结项)。

6、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唐代收养中的违律现象与司法实践研究”(主持人,已结项)。

7、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隋唐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主持人,已结项)。

8、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与各民族关系重建》(主持人,已结项)。

校级项目:

1、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唐代中下层官员婚宦研究”(项目号0910KYQN31,主持人,已结项)。

2、中央民族大学211三期“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子项“唐代中下层官员研究——以墓志铭资料为中心”(主持人,已结项)。

3、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古时期民族关系史研究——以碑刻资料为中心”(参与人,已结项)。

4、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本科教改立项“研究型本科专业学年论文训练方式探研”(参与人,已结项)。

5、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工作坊项目“社会·地域·族群——古代史诸面相”(参与人,已结项)。

6、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中国史专业外语(全英文授课)”(主持人,已结项)。

横向项目:

中国长城学会 “《中国长城志·环境经济民族卷》辽代的民族与长城”(参与人,已结项)。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四川师范大学武则天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墓志文献中武周新字的整理与研究》(主持人,项目号:SCWZT-2022-0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