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在文华楼1327室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学校联络员、教务处代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学委员会委员、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
副院长陈鹏老师介绍了本次会议召开的主要背景,从一流专业、师资队伍、一流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等方面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并就贯彻教育教学新理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成果凝练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的教学提升建议。
与会的各位老师就“历史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与优秀成果培育”三个议题各抒己见。
在历史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方面,李鸿宾老师指出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关系,用高水平的科研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黄义军老师认为教师应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打破灌输式、沉默式的传统课程状态。赵桅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应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社会实践成果应推行分类评价。周海建老师提出要通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教学关系的三重整合,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打造一流金课。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徐永志老师提出要深入推进学院“拔尖人才培育计划”,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渠道。蒋爱花老师对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及毕业论文抽检等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武可老师认为应从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角度优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的课程体系。陈林博老师指出应进一步优化“强基计划班”的课程结构,做好国际交流的整体设计。
在教育教学评价与优秀成果培育方面,尚衍斌老师强调良好学术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应当合理设置课程数量,增加精品课程。章毅君老师提出要强化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训练。丁慧倩老师提出要进一步打造和凝练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教学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廖靖靖老师就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表了看法。
本科生学生代表梁冰玉、李羽谦分享了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并就优化专业课与外语课的课程设置、提高本科生课堂讨论参与度、丰富学术交流活动等提出意见。
会议最后,院长彭勇老师做总结发言,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细致的解答与回应,指出学院在今后发展中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更为完善、系统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莅临本次会议的教务处副处长王帅老师也充分肯定了历史文化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院将此次会议凝聚的共识,转化为未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