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公告 > 信息发布 > 正文

武陵凝心:三交史上的怀化

【发布日期:2024-06-29 | 点击数: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赴怀化调研团队得到校团委支持,以挖掘地方“三交”史生动故事、搜集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案例、复原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场景为目标,整理传世文献、石刻史料、报刊旧影,并在怀化市社科联的大力协助下,于6月24-28日实地考察怀化各区县,便访历史遗存、积累口述材料,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地区各民族交融的进程。

湖南怀化历史时期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作为沅水流域的“明珠”、武陵“民族走廊”的枢纽,这里既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嵌场域,又记录着各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过程,持续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精彩篇章。

沅水有情,各族一家

作为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沅水流域内孕育了丰富的聚落文明,其中、上游史前的“高庙遗址”、“贝丘遗址”,这类遗存主要集中于怀化市,在辰溪县、中方和麻阳县的多个地点均有出土;中下游干流及溆水、酉水、渐水等支流附近分布着大量汉代古城址,如临沅、索县、门浅、沅陵、迁陵、酉阳、辰阳、义陵和沅阳等,周边的汉墓中迄今已出土大量滑石、玉、银、铜质官私信印。

怀化得沅水文化之浸润,在古代史上是各民族互动的“通道”与“枢纽”。早在先秦时期,楚人、秦人由此南下,与湘西本土多种族属接触、交往;至秦汉大一统的实现,该区域连接南北交通大动脉,人口的流动、商品的互通加快了关中地区以及中原地区汉文化南向发展,以及岭南地区文化的北传;两晋南北朝,官方正史与多类型文献将沅水流域生活的人群称为“五溪蛮”,宋及其以后,沿江溪峒成为中原至西南之“过境通道”,千年间承载着国家诏令的传达、官员派遣迁转、商贾与物资的流通、文化与习俗的互享互鉴。枢纽,则是指四面八方的民族汇聚交往,辰州水银、沅陵茶叶、靖州斑白绢等特色商品在这里交易、输送,拉近诸族的生产与生活。时至明清,优良作物传入、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怀化当地的诸多资源得到开发,有学者统计,客商在怀化附近的保靖、永顺设置9所会馆,各民族以会馆为中心进行商贸和文化活动;与此同时,本土商人开始兴起,史料记载,永绥附近的苗寨,在大路旁开设店铺、旅社,黔、楚来客常有投宿在此,与外地无异,餐饮食宿价格优惠,没有盘剥游客的现象,苗民日常喜欢吃杂粮,每次稻谷丰收,就背到市场上卖,交换食盐和纺织品。

漫长的长河中,“荆楚咽喉”怀化见证了各族先民共同开拓疆域、创造文化的历史。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凝聚,当地苗、瑶、侗、土家及汉等族群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互为乐土,和同为一家的局面。

(芷江风雨桥,数百年屹立,至今仍然是各族人民休闲欢聚的好地方)

红色血脉,携手抗战

近代史上,挽救中华民族于危急存亡之际,怀化各族人民携手抗日,共同书写反帝斗争走向胜利的篇章,舍身救国的代表人物、象征伟大转折的重要会议、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重要仪式都被铭记。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用顽强的精神与血肉之躯抵抗外侮,怀化出现了以粟裕、向警予和滕代远为代表的一批少数民族共产党人:粟裕,生于会同县,侗族,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向警予,溆浦县人,土家族,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 、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滕代远,生于麻阳县,苗族,曾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是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他们的成长背景与怀化各民族交融的历史密不可分,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激励着各族青年团结一心、抗日救国,投身革命事业。

中华一脉,华夏一家,红色血脉传承。门户、枢纽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怀化承担起抗战前线、兵家所争、行军要道的要务。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县召开会议,党中央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避免在重兵包围中全军覆没。通道精神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芷江机场的修建与受降仪式的完成亦是各民族团结、协力的结果。飞虎队纪念馆里保存着机场初建的影像资料,其中一幅触动人心,那是1937年寒冬,几百位民众拉动三十至四十吨重的巨型石碾,用来滚压机坪和跑道,保障飞机能够安全起降。这些来自当地各民族的百姓,在抗日救国的共同目标下,贡献自己的热忱与力量。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使节,在芷江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这就是著名的“芷江受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就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对战败日军在芷江县洽谈受降而建,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血泪斗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熠熠生辉的伟大见证。在团队考察和访谈的过程中,参观者无不为抗战胜利的精神鼓舞,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艰苦卓绝的斗争感动。

(各地游客冒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湘西往事,铁路新风

新中国成立后,怀化作为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在党的关怀下迅速发展,成为湘西发展的亮点与“明珠”,延续各民族聚力凝心、共生共荣的传统,充分发挥“黔滇门户、全楚咽喉”,湘、黔、桂、渝、鄂五省区边界地理中心地带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各民族的交融互嵌提供良好环境,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建国之初,党中央为了尽快稳定湘西地区的社会秩序,在此设置了沅陵、会同两个专区,得到汉、苗、瑶、侗等各民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也极大地促进各族百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告湘西各兄弟民族同胞书》、多种纪念碑碑文等史料,汇聚着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在芷江,团队采访相关军民及其后代,他们深情讲述各族人民和解放军并肩战斗,安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构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回忆。

(纳凉的老人们畅聊着历史故事)

怀化稻作文化的发展历经古代南北生产技术的碰撞、交流与提升,在现代史上孕育出新的高峰。洪江的安江农校是“杂交水稻发源地”,袁隆平院士曾在这里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三十七年,书写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传奇,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个奇迹。安江农校纪念园内,保存着袁隆平院士生活、工作多年的旧居、老校舍、科研楼、实验室、试验田,也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的精神。

新时期有新风,怀化的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古代的丝绸之路之所以绵延全境、沟通域外,离不开边疆各族人民的联动与协力,在行走的过程中也推动族群的互通有无、杂居共处。今日“一带一路”的建设、全国交通网络的发展也伴随着各民族的共同参与且共同收益。怀化的铁路建设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与缩影,湘黔线与枝柳线对其所贯穿民族乡镇振兴与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曾经相对闭塞的侗、苗等民族聚集地区在铁路的联通下焕发新姿,乡亲们乘上火车探索祖国的广阔天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下了高铁,就能领略民族文化之美。密集的交通网络无疑促进着人群的跨区域互动、物资的广泛流通,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东盟班列发运,南行万里,跟随国家发展之潮,走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赴怀化考察团 廖靖靖 陈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