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公告 > 信息发布 > 正文

传统优势学科焕发新活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再出发——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暨学科建设研讨会侧记

【发布日期:2020-01-16 | 点击数:

2019年上学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位专家,汇聚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会议室,共同围绕历史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和学科建设的话题,进行热烈的研讨和交流。讨论的主要议题有二:一是历史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的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二是如何发挥好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传统优势,培养好中外关系史、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方面的人才,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好重要而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历史学传统学科的新担当

“如果说在今年历史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就有了第一届本科毕业生,那么这一招生的动议应该至少是在2014年。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在2013年下半年,也就意味着这一倡议在提出不久,中央民族大学和历史文化学院的校领导就迅速做出反应,招收第一届实验班。这是非常了解起的决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张建华说。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教授就是当年这个实验班的策划、决策和坚强的支持者,她说:“我这几年一直分管学校的本科教学和国际交流工作,在两个方面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学校的历史学是博士一级学科,办学历史悠久,科研和教学水平高,民族史特色鲜明,同时学校的民族学是A+学科,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又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要发挥历史学的优势资源,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创办这个实验班,而且还是以本科招生提前批次招生”。

万明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登峰战略”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对我国的中外关系史研究有最为全面而权威的把握,她说,最近在组织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回顾“的重大课题,当把目前国内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者一一梳理后发现,这方面的人才太奇缺了,许多领域都是后继乏人,人才断档,有的领域只好邀请80岁以上的老先生来参加,她说:“当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时候,我们太需要一批有扎实的历史学基础、懂多种语言、跨学科和综合型人才,这个历史学实验班太有必要了。”

中国周边有朝鲜、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20余个国家,有数十个民族跨中国与邻国分布。随着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以及“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及周边国家对具有中国历史、民族史、世界史综合训练的运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对周边国家有深入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主要是以世界史专业为核心,依托历史文化学院在中国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具有较好中国史、世界史、民族史基础,懂得一门周边国家官方语言和跨国境民族语言的综合型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在新的机遇面前,中央民族大学的历史学这一传统优势学科做出了重要选择。

“双一流”高校的新征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座谈会上,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教授介绍了学院的科研平台、学术成果、本科教育等情况。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崔丽娜教授详细介绍了实验班的培养目标、过程和保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据介绍,实验班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涵盖三方面: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史料研读与运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必要的知识,如中西交通史料选读、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料学、跨境民族概论、近代中外关系史、全球史导论等。专业方向课为选修课程,主要围绕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设立,如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史、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史、中俄关系史等。语言学习方面,除英语外,民族语言主要包括满语、蒙古语、藏语、朝鲜语、哈萨克斯坦语、维吾尔语等;周边国家语言主要包括俄语、日语、韩语、越南语等。

与会专家从研究和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角度,对实验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大学历史系高岱教授说,中国正以世界大国的身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史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尤显重要,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为切入点,充分整合中央民族大学的历史学、民族学等资源优势。北京大学历史系系副主任昝涛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史学系主任李雪涛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娜教授等,都强调了外国语、跨境语言和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建议突出“外国语言+外国历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外国语言类课程的比重,优秀的本科生可以掌握3-5门语言以上。

专业知识方面,专家强调了全球化视野下的厚基础、有特色、汇通型人才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乌云毕力格建议,要丰富“世界民族概要”课程,打造以“亚洲文明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注重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历史学院院长、教育部-黄兴涛指出要着力突出“中外关系史”的主题,并同步推进具有实验班特色的配套教材体系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姚百慧教授建设按“区域国别”进行模块化设置。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所研究员、新疆智库专家许建英则建议加强对于中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互动关系的教学研究,还要增设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方面的课程,注重培育智库人才。专家以服务现实、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标准,为实验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历史学优秀人才再出发

研讨会最后,宋敏教授最后总结说,我们在会后认真消化吸收与会专家提出的各项意见,修改和完善实验班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科建设质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强烈人文关怀的优秀人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我校历史学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次研讨会,来自全国“双一流“高校最集中的海淀区的历史专业的专家一致认为,大家可以利用区位优势,互通有无,强强联合,共同培养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据悉,实验班已受到多方关注。

五年来,中央民族大学和历史文化学院为实验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条件,既利用原来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教育部“历史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本科人才培养优势,又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新办法,加强国际化教学,加大海内外的学术交流,近年学院举办了40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系列学术讲座,利用国家外专局的专项资助,邀请英国女王大学的外教来长期讲学,与蒙国国立大学人文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同时,一批同学先后到日本京都大学和神户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德国洪堡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地交流学习。他们的毕业实习也选择在中俄边境的满洲里、海拉尔地区,对中俄互市贸易、中东铁路、日本要塞、满洲里城市发展等进行专题调研。

首届22名学生今年7月分已毕业,目前已有9名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历史学(录取,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涵盖中国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民族学、外交学等多个领域。另有4位符合条件的同学自愿放弃保研资格,选择赴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深造。9名同学选择了奔赴全国各地就业。随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的召开,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同学的陆续毕业或继续深造,他们必将在时代的大潮中,大显身手。(历史文化学院彭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