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式过程,既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产物。在学院党委的组织领导下,为加深党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深度,切实助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学生党支部于2023年9月9日上午赴民族文化宫参观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本次展览由国家民委主办。国家民委从馆藏15万件文物和51万册古籍中,遴选出1500余件生动体现“四个共同”的文物古籍,分别从“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地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壮大的脉络和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以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内涵。“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相辅相成,紧紧围绕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诠释着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切联系,强调着“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参观结束后,徐梦晨同志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得以创造灿烂文明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的内涵伴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不断深化,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梅花同志则从自身经历出发,表示:“党和国家一直深切关心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也拥护、爱戴和服从党的领导,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承文物古籍之厚重,悟中华民族之华彩。通过参观展览,支部党员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形成发展史,亲身体验了我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智慧结晶,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走出“书斋”,当那些曾经仅见于文献记载的珍贵古籍文物展现在眼前,震撼之余也坚定了大家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自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定信念。
(文/李骁航 邵淦 图/李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