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教学 > 实践创新 > 正文

活动回顾|历史文化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答辩会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3-05-23 | 点击数:

我院学子们秉承着“创新推动研究”的理念,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过一年的实践与努力,我院迎来了2022年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答辩会。会议于5月11日晚上18:30分别在海淀校区文华楼西区1327和丰台校区日新楼110两个会场一同开始,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活动邀请了陈林博老师、蔡亚龙老师、周海建老师、德倩旺姆老师、严赛老师、苍铭老师对同学们的创新项目工作进行提问与评审。报告会由实践与就业部干事罗娅铷担任主持。

微信图片_20230514212734

李佳原团队:《寺庙外的唐卡――宗教主导环境下对非宗教主导的探寻》,该团队研究视角专注于在中心视野之外的、长时间被忽略的非宗教唐卡,对非宗教唐卡几大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举例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非宗教唐卡这一存在形式整体上的发展进行脉络上的研究与归纳总结。

微信图片_20230514210334

梁春蕾团队:《石家庄市栾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情况与启示》,该团队通过史料查询、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总结栾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历程,获得启示与经验,提出栾城区进一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32

皮祖希团队:《社会主义建设视野下的黑龙滩水库及其集体记忆研究(1969-2000)》,该团队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梳理各类史料材料,获得关于黑龙滩水库建设历程、黑龙滩水库建设及建成后仁寿地区社会发展和工地社会日常生活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39

陈映涵团队:《近现代闽南骑楼文化的发展历程 ――――以泉州中心区骑楼为例》,该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并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发放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泉州骑楼建筑文化的认知,并对骑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最终以论文的形式作专题汇报。

马子杰团队:《全球史的中国起源》,通过全球史导论课程的学习,萌发了全球史怎样在中国起源的想法,其团队学习研究了周谷城史学思想,最后得出全球史起源多元,而中国也是起源地之一的结论,并在全球史发展中贡献过中国智慧,更加启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微信图片_20230514210456

胡诗曼团队:《试析国际革命背景下中共东北党与联共(布)的关系——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例》,以地方党史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状态、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等为研究背景,进一步发掘并整理史料,具有了解中俄关系以及东北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程度上提供外交借鉴的应用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514210541

池令常团队:《明朝女医困境研究》,聚焦于明代女医之困境展开研究,对女医历史体系加以补充,通过分析女医群体面临的困境,关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其他领域女性的自主意识。

微信图片_20230514210702

刑灏玥团队:《明清时期贵州瘟疫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该团队梳理明清时期的贵州瘟疫史料,从中透见贵州地方社会,不仅仅局限于文艺,更重要的是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社会、文化状况。以史为鉴,为当代贵州疫情防控提供历史参考,为贵州瘟疫史研究提供详细的史料。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134

艺兰团队:《竭艺至美,终达文成+试探中国文玩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现实意义》,旨在分类别、分时段地梳理中国文玩的历史发展脉络,探寻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文玩的当代经济文化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30514210815

赵筱濛团队:《明代以降武当山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以均州地区发展为例》,该团队通过阅读文献和实地调研形式,补充前人疏于探究的有关武当山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为武当山周边地区如何利用武当山这一资源进行地方建设提出发展性建议。

微信图片_20230514210843

王睿泽团队:《日本ACGN产业对中国三国历史素材的创新与运用研究——以诸葛亮形象的再塑造为中心》,梳理自古以来中日文学艺术作品中诸葛亮形象的变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ACGN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我国ACGN产业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作提供有益建议。

微信图片_20230514211019

安蕊团队:《清末民初呼伦贝尔地区布特哈八旗制度的变迁研究》,以清末民初呼伦贝尔地区布特哈八旗为主要考察对象,旨在厘清布特哈八旗制度始建,重点梳理其清末民初的变迁,探寻时局变化之际布特哈八旗制度下以索伦、达斡尔、鄂伦春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生活状况与民族交往、融合进程。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155

刘定群团队:《明清贵州地区“投夷”现象研究》,深入基层,通过收集和汇总明清两朝贵州各府州县志、各类史书文集关于“投夷”人员的文献记载,梳理明清两朝投夷群体细分类型,分析明清统治者对西南“投夷”的治理措施。通过族谱个案研究深化明清时期贵州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认识。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00

潘佳震团队:《从民族聚居地的变迁看北京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北京牛街为例》,该团队关注牛街在历史性阶段变迁过程中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历史作用,同时分析牛街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并给予相关建议,为民族聚居区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性发展提供进一步借鉴与参考。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05

李卓晖团队:《传媒视阈下伪满的殖民文化传播——以康德新闻社为例》,该团队通过阅读论文、专著等学界研究成果及报刊、档案等原始史料,探究伪满政府的喉舌——康德新闻社在日本文化殖民中发挥的作用;该团队还前往有关伪满洲国的遗址、档案资料馆实地考察,进一步收集资料,加深对康德新闻社成立原因、成立作用等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10

刘谨荣团队:《冲突与交流视阈下明朝中后期西海蒙古的发展变迁》,该团队聚焦于明代中后期迁入西海地区的蒙古部落与明政府及当地番民之间的互动,并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三个不同层次对西海蒙古及明中后期西海民族关系史展开了分析。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15

盛畅婕团队:《仙霞古道的历史演变及沿线重要集镇研究》,该团队通过梳理文献记载并结合后世多学科研究,对仙霞古道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以清湖镇和廿八都镇为重点,对仙霞古道沿线重要集镇的发展因素、经济结构进行了综合考察,并探究了集镇与仙霞古道的交互影响作用,总结了传统集镇与古道之间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22

林艾靖团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地区党的早期革命纪念地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该团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地区党的早期革命纪念地进行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采访记录等多样方式探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地区党的早期革命纪念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成果与问题。最后结合中小学教材内容对北京地区党的早期革命纪念地功能作了进一步思考,并探索了革命纪念地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微信图片_20230512100227

本次报告会,18个团队精彩纷呈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此次大创的成果与感悟,在场的评审老师们不吝教导,对每个大创成果给予肯定与欣赏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建议,从而使参与团队收获颇丰,大创活动的意义也得以圆满达成。此次答辩会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收获的经验和心得会在日后的学习实践中帮助我们,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期待同学们在明年大创的精彩表现吧。

供稿|何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