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上午12时,伴随最后一场讲座的结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三届田野历史调查方法研习营”顺利落幕。
历时五天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展现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及各位受邀老师为培养研究型历史学人才所倾注的心血。从东隅波涛之上的聚落列岛海港,到湘西崇山之间的白帝天王信仰;从河西家族寺院的神圣空间和血脉相传,到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地域认同和寻根纪念,再到江西常熟地方志的权力结构重现,研习营跨越了时空界限,反映了对全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多学科交叉的设计调研,为即将开始毕业实习的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构建和高效的方法指导。
闭幕仪式上,负责人丁慧倩老师总结了研习营一周以来的成果,对各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和精辟点评表达了由衷的感谢。2019级历史学基地班阿婧文同学代表全体营员发表了研习心得。阿婧文同学认为本次研习营讲座涉及到了历史学田野调查的多重面向,不仅是一次学习干货知识的机会,更是一次增长见闻、拓宽视野的机会,帮助同学们弥补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使大家更好地拓展与运用课堂所学,脚踏实地走向田野,认真踏实沉淀自我。
历史文化学院陈鹏副院长致闭幕辞。陈鹏老师对此次研习营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特别向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本次研习营为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学术盛宴,呈现了老师们在各自领域丰富的历史田野调查经验和出色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同学们下一步的毕业实习提供直接的帮助,也会对很多同学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方向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研习营作为历史学专业调查研究的实践课程,体现了民大历史学科边疆民族史地调查的传统。近十几年来,学院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了许多实践基地,帮助同学们深入边疆进行社会调查。在此过程中,加强边疆史地理论方法,特别是系统学习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最后,陈鹏老师提出了历史文化学院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将继续加强师资力量,尤其通过海外师资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规范化建设,形成更加长期、系统、深入、稳定、优质的学科体系和精品课程;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与其他学者合作,建立边疆史地的虚拟仿真实验;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特色,特别通过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少数民族语言,充分挖掘各地区“三交史”史实。在不断的实践和优化中,为民族历史、民族文献、民族语言、边疆调查等综合交叉领域培养出拔尖人才。
在接下来的毕业实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转化所学,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田野调研中,带着知识和疑惑投身于社会实践。以目光回溯聚落的离合,以口音辨析族群的传说;以手掌丈量政教的维度,以聆听感受民俗的温度;以脚步探索身份的密码,以思考解构秩序的框架,关注历史的高光时刻,也要发现被文字遗忘的人群和记忆。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云程发轫,万里可期。祝愿同学们的田野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供稿:程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