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教学 > 实践创新 > 正文

2017级“云实习”(研习篇) |“田野历史调查方法研习营”顺利闭幕

【发布日期:2020-07-16 | 点击数:

 

 

 


2020715日上午,在第五场讲座落幕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田野历史调查方法研习营”举行了闭幕仪式。

为了给2017级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的毕业实习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提高同学们的田野调查水平,2020711日至15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了线上“田野历史调查方法研习营”,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腾讯会议对同学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历史学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培训。


闭幕仪式上,研习营的组织者丁慧倩老师对五天的课程进行了总结,学生代表2017级历史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罗梓叶同学发表了听课感言。

历史文化学院陈鹏副院长致闭幕词。陈老师表示线上开展毕业实习是我院进行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弥补了同学们无法进行实地调研的遗憾。田野调查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可以上溯至民国时期,对于学术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次研习营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同学们的实习、调研活动打下了基础,对同学们将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工作也有诸多助益。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运用在研习营学到的知识。

最后,历史文化学院彭勇院长对参加本次研习营的诸位老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邀请老师们在疫情结束后来我院进一步交流。至此,为期五天的研习营正式落下帷幕。

研习营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交流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感谢各位老师为我们组织了这次线上学习,我在五场讲座中收获颇多。首先是对于田野考察的初步接触,纠正了之前自己“田野就是考古,用小刷子刷骨头”云云的幼稚想法。了解到田野其实作为历史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补充、对比纠缪现有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意义。其次是对田野考察具体方法的了解,老师们向我们分享自己从事研究多年来的实践心得,大到整体跨学科方法、小到田野调查的技巧,对我们开阔学术视野有切实的帮助。最后是激起了我个人对田野考察的兴趣,我计划尝试运用田野思维和具体操作方法来完成本次实习报告。(赵瑞)

流域、聚落、寺院皆可成为田野调查的对象。调查前的充分准备,调查时的细致及时,调查后的梳理反思,让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更加深刻。五天的研习营告诉我书中自有颜如玉,实地调查亦可期。(胡水香)

这次研习营让我对口述资料、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对历史记忆与文献材料的对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很多老师提到的对地域环境的调查更是有助于我们还原一个具体的历史时空。但是我个人认为田野调查还是需要考虑每个人自己的性格能力是否适合这种需要大量实地访谈交流的研究方法,正如田野调查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具体的历史现场,我们参考田野调查的方法也要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选取田野调查中自己更擅长的研究方法。(张博涵)

在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中,受到学院民族史、历史学田野调查传统的影响,我在各位老师的启发下逐渐也对田野历史调查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疫情使得我们不能再携手前往祖国的边疆民族地区领略实地调研的魅力,但是几天的“田野历史调查方法研习营”也使我们足不出户便追随老师们的脚步来到了全国各地多姿多彩的田野现场,再次感谢这些天来所有指导老师的陪伴与帮助!获得研习营的“洗礼”与学习经历后,我也对毕业实习的实践阶段充满了好奇与信心。愿我们第十小组的调研一切顺利,愿各个小组的调查过程都能如大家所想、知大家所求、得大家所寻,也愿我们能够找到大家伙儿,约到最为丰富火热的一手素材做出完美宣传!(李羽谦)

为期五天的研习营活动转瞬即逝,疫情期间同学们除了彼此的牵挂与想念,更多的是对于学术的热忱,聆听讲座的兴奋以及探索历史的渴求。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日后莅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进行更多的学术交流,为同学们开展更多精彩的田野讲座。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将分成10个小组,在各自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实习任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运用在研习营中学到的田野历史调查理论与方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操作,祝愿同学们圆满完成毕业实习!

供稿 |周天宇

供图 |周天宇

审核 |丁慧倩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