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珊副研究员应邀来历史文化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4-05-28 | 点击数:

2024年5月21日下午3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3期“史学论道系列讲座”在文华楼1327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珊副研究员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浅谈近代在华英文报刊的研究与利用》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陈鹏教授主持,我院安邵凡老师、周海建老师、林翔老师及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和其他旁听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李珊老师由自身多年的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心得出发,首先指出英文史料是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产物。近代中国历史的解读和理解离不开对英文史料的挖掘和研究。这些史料丰富而多样,涵盖了从英、美外交档案到特定机构的出版物,再到私人文献的各种资源。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不同,近代中国史料的一大特点在于“有大量外国记载可供利用”。这些档案和文献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美国外交文件》、《英国外交政策文件》等已刊档案,以及英国议会文件、国联档案等未刊档案,对近代中国史的史料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看法。同时,国内外的英文著作、报刊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如来华外国人到中国人的著作与英文报刊到私人文献等,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窗户。

李珊老师认为,这些英文史料不仅提供了信息,更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文化性。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重文化性”,即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双语知识背景的人群,包括留学生、教会学校学生以及国民政府的官员等。这些人的存在使得英文史料成为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必要参考。他们所具有的双语知识背景促成了文化相遇的“双重视阈”,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

随后,李珊老师提出,近代中国的英文报刊也是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源之一。这些报刊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内容涵盖新闻、社论、读者来信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如《北华捷报》等报纸的创办和立场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在这些报纸上的参与和发声。美国人在华创办的英文报刊如《大陆报》等反映了美国在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中国人创办的英文报刊如《新报》、《北京日报》等则反映了中国民众对外国势力的态度和对国内政治的看法。通过对这些英文报刊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促进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入理解。

在讲座的总结部分,李珊老师认为,在研究近代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角度。首先,可以关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实态,从中发现历史的多重维度。其次,我们可以探索中国人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的角色,包括作为读者、编辑甚至主笔的中国人身份,这有助于理解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认同。同时,应该以全球化的视野去审视历史,考察信息、技术和人员的流动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

讲座结束后,李珊老师解答了在场老师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本次讲座由陈鹏教授做出精彩点评,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