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下午2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论道系列讲座”第2期在文华楼西区1327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题为《磐陀寺唐刻尊胜曼荼罗考》,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杨晓东助理教授主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丁慧倩副教授主持,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廖旸研究员评议。讲座全程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我院博硕士研究生及校外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丁慧倩老师介绍了杨晓东老师的研究领域。杨老师致力于佛教史、佛教美术史以及东北亚美术史,同时涉猎南亚、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美术史,曾在国际著名汉学杂志T'oung Pao(《通报》)发表文章。这次讲座杨老师主要是从佛教史与美术史的角度,围绕四川省邛崃市磐陀寺5号龛一铺摩崖造像的主题、年代和教相义理展开:从“智拳印”“迦楼罗炎”“左定执戟鞘”等细节入手,可知龛内镌刻善无畏传尊胜曼荼罗略本;从人物体态及慧琳《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翻译年代先后》等线索入手,可知年代上限开元十年(722),下限不过中唐;造像如《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所述,涉及瑜伽修持。已知唐代善无畏传尊胜曼荼罗略本仅此一铺,属密教“自观其身如大日如来等种种瑜伽之法”的早期孑遗。
磐陀寺5号龛不动明王迦楼罗炎素描局部(杨晓东绘)
就材料而言,讲座既采用了安国寺遗址出土唐青石不动明王残像、释迦文院藏元享本《觉禅钞》收白描《如意轮曼荼罗》等不同类型的图像史料,也注重贞元十四年(798)马宇撰《大唐嘉定州邛县花置寺新造无量诸佛石龛像记》、灵云寺版《普通真言藏》悉昙等不同类型的文字史料。研究方法多样,语文学途径与图像、风格分析并举,共同旨在理解磐陀寺唐刻尊胜曼荼罗的时、空坐标与宗教语境。余论部分,杨老师提及入唐八家目录及《拔协》增补本,认为深入探讨尊胜曼荼罗的源流或可连缀起整个泛佛教世界,而连缀的主要节点之一便是磐陀寺唐刻尊胜曼荼罗。
讲座后由廖旸老师评议。廖老师指出,杨老师长期致力于四川盆地的佛教史迹研究,在精读造像、回归文献的基础上,以磐陀寺5号龛为例,向听众展现了如何利用多元史料进行基本问题的研究。丁老师也强调在方法论与多语种史料使用两方面,本次讲座均有示范意义。最后,杨晓东老师一一回答了线下、线上听众的提问,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