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19时至21时30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66期)《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伤病与医药》在文华楼西1327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嘉宾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李秉奎研究员,讲座由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马金生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有本、硕、博各年级的同学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其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术同仁。
讲座围绕着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的伤病与医药,从身体史与医药史研究双重视角出发,讨论了八路军的生存、伤病、医疗三个主题。讲座伊始,李秉奎研究员指出,抗战研究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抗战”问题一直是学术热点,并形成抗战史观、抗战叙事、抗战研究等多维成果。但是,如何弥补研究中“只见战争,不见人”的缺憾,进而关注战争中“具体的人”,特别是关心八路军士兵的身心健康,值得学界深思与探讨。
李秉奎研究员通过大量的文献,呈现了战时八路军的生存状况。一是兵力。八路军兵力人数较多、人员增长较快,但是装备质量和数量方面存在差距较大。二是经费。部分时段,八路军经费存在严重缺口,后勤保障存在缺口。与此同时,军需花销大,支出多。三是粮食,随着部队人数增长,粮食需求与消耗量大。部分时段、部分地区,粮食供给不足,存在吃不饱、营养不足等问题。四是被服。李老师指出,部分时段八路军中的被服供给不足、更新换代慢,有时与季节交替脱节。除此之外,由于我军采用游击战作战模式,鞋子在山区磨损消耗大。
在多方呈现八路军生存状况后,李秉奎研究员在通过对伤亡人数统计数据的分析,讲述了八路军的伤病情况。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八路军伤病多以枪伤、炸伤、挫伤、刺伤、毒伤为主。一方面显示日军侵略战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显示八路军在战争中游击战的特色。不可忽视的是,游击战争的环境及被服供给不足,给传染病以可乘之机,特别是疟疾和痢疾有一定的传播,有人甚至因此失去生命。此外,军中尚有皮肤病等疫病存在,其原因则与物资供给不足、士兵们合用毛巾、合盖被褥等密不可分。
通过分析医护人员伤亡、士兵疾病治疗的相关数据,李秉奎研究员向同学们展现八路军医药的情况。特别是指出游击战争条件下,八路军医药的种种特点。可以看出,游击战对士兵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当然,李老师也再次强调,现有研究对群体伤病关注不足,八路军受伤、染病、消耗的“身体”及其应对仍需研究者不断探索。
马金生教授高度肯定了李秉奎研究员讲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鼓励同学们在选题基础上踊跃讨论。在场同学参与热情高涨,就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与伤病问题、病患归队率、八路军伤病治疗中的中医药、新四军、国民党军、日军伤病医药情况,以及侵华战争中的士兵、医护人员的情感史和创伤史等问题,与李秉奎研究员交流讨论。最后,参与讲座的师生们对李老师表示感谢,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