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首都师范大学王永平教授应邀到历史文化学院做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4-04-15 | 点击数:

2024年4月9日晚7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64期在文华楼西区1327会议室开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永平教授为广大师生开讲“全球史观与丝绸之路研究”。本次讲座由蒋爱花教授主持,陈林博老师及我院博硕士研究生以及其他旁听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老师首先引出了“丝绸之路”这一国内外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他指出,当前学者们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多重视新史料的发现与运用,而忽视了对于新理论与新方法的使用。王老师认为应从全球史观的角度重新看待丝绸之路,在认同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对于人群交流和文明互动的重要意义。王老师强调,丝绸之路不是一条“路”,而是一张“网”,它沟通了旧大陆上的诸种文明,使分布在各个地区的不同人群,在持续不断的相互接触与碰撞中,逐步打破了原来相对孤立、封闭和分散的状态,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具有密切联系的整体历史。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文明互动与交往的全球史。

王老师介绍了全球史观的兴起,其符合丝绸之路研究的需求,并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全球史发展过程中的代表学者及其作品。王老师提出,从本质上来讲,丝绸之路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文明传承与融合的全球史,运用全球史观来研究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一,可以破除“欧洲中心论”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影响,建立一种超越狭隘民族和国家界限,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一切民族建树的整体历史观;其二,全球史观的互动理念对丝绸之路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史家认为互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源自变化,而变化的起点是接触外来新事物。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是古代世界发生变化与进步的动力,促进了全球文明的传承、变迁与发展;其三,全球史观的“中心-边缘”视角可以对丝绸之路研究提供启示,全球史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每一种文化都将自身视为当然的中心地带和文明所在,中心—边缘视角是全球史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它会给丝绸之路的研究带来崭新的面貌;其四,全球史观关注人与自然甚至宇宙的关系可以为丝绸之路研究提供启示,全球史关注的是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全球史的兴起,那些以往被史家忽视的丝路沿线的环境变迁、生态变迁、瘟疫与疾病的扩散、物种和技术的交流、风俗与宗教、思想、文化的传播等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丝路研究者的关注;最后,全球史观中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的结合也可以为丝绸之路研究提供启示,全球史观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强调在宏观研究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或在微观研究支撑下开展宏观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微观史的细碎化和宏观叙事的空洞化。

讲座结束后,蒋爱花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精彩的点评。蒋老师认为王永平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在讲授理论的同时,穿插了丰富的历史案例,由浅入深,生动有趣,使广大师生深入认识了全球史观对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意义,受益良多。讲座最后,王永平教授与在座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并热情回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本次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执笔人:张玉涵 马龙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