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晓英副研究员应邀来历史文化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4-04-07 | 点击数:

2024年4月2日晚7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163期“史学名家系列讲座”在文华楼1327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晓英副研究员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宋明理学与儒学民间化问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蒙曼教授主持,蔡亚龙老师、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旁听同学均参加了此次讲座。

马晓英老师由自身多年的哲学史研究心得出发,首先介绍了宋明理学的概念和特点。不同于训诂等传统汉唐儒学,在内容上,宋明理学重视理气、心性讨论,将继承“圣人之道”作为理想,从注重建构社会伦理秩序向建构宇宙与人生秩序的方向转变;在形式上,宋明理学批判并吸收佛道思想,开发儒家本有的义理价值,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再诠释。宋至明代的儒学进一步地演化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一时期儒学由五经向四书之学转化;心性论压制了理气论,成为讨论的中心;儒生从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向偏于尊德性发展。

马晓英老师随后讲解了新儒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流派,剖析了程朱理学、明代朱子学、陆王心学和泰州学派等派系的主题、理论范畴以及经典依据,并进一步揭示新儒学的发展历程。马老师尤为关注宋明儒学的民间化议题,指出明代儒学发展出新的特征,其一是平民化,这一时期儒学反映出平民阶层的精神和诉求;其二是生活化,如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之学”,重视日常的生活实践;其三是简易化,儒生将儒学理论和修养方法简化,有助于儒学的传播。民间化的儒学有别于传统的精英士大夫儒学,以地方化、“异端”、非主流的形式呈现,不再重续道统,转而解构朱子学的道统,并提出直接传承孔孟的主张。

马老师指出,儒学民间化现象形成于阳明心学兴起之后,离不开特定的形成条件。从经济条件来看,该时期商业贸易繁荣,农商易位;从社会条件来说,社学、乡学等蒙学教育相对普及,讲学运动风行促进新思潮的传播;从思想文化背景而言,渐趋世俗化的佛道教与民间化的理学互为援奥。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儒学的民间化。其中泰州学派作为儒学民间化的一个典型案例。他们的成员和传道对象多来自社会下层,主张圣凡良知平等,四民异业同道。他们提出“淮南格物”说,谓“百姓日用即道”,讲求安身立本,注重个人私欲,重行轻知,并以危言危行名盛一时,具有“反叛”的异端性特征。泰州学派的理论虽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对精英儒学的颠覆,但由于诸多批评和打压未能充分推广,反而趋向衰落。不过民间化的泰州学派仍然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意义,它是理学内部更新的积极尝试,开辟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又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成为异质文化交融的范例,为现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讲座结束后,马晓英老师解答了在场同学提出的问题,就泰州学派的特质、其与《儒林外史》等作品所体现出的精神异同等话题进行诠释。本次讲座由蒙曼教授做出精彩点评,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