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建华教授应邀为历史文化学院做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2-11-03 | 点击数:

2022年10月25日晚,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建华教授做了题为《清雍乾时期的天津满洲水师营》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我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33期,由丁慧倩副教授主持。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师生近200人在线参与了本次讲座。

首先,常老师介绍了“清雍乾时期的天津满洲水师营”的相关研究状况。清代雍乾时期的天津满洲水师营,以往研究清代八旗或海防的学者均有所涉及,但尚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利用满汉奏折并结合《清实录》等资料系统考察天津满洲水师营,以展现其设置的全貌及变迁过程,对于认识当时的八旗制度、海防问题,均有贡献。

传统观点认为天津满洲水师营始设于雍正三年(1725),裁撤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存世四十二年。事实上,天津设置水师的动议康熙朝已经出现。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廷已有关于设立天津水师的讨论。设立的目的可能和当时形势以及清军的布防有关。雍正三年(1725)八月,清廷在天津正式建立驻防八旗水师营,其设立的原因有二:一是海防考量,二是解决京师八旗满洲生计问题。

常老师对水师营军备和操练结合相关史料进行了分析。雍正六年(1728),清廷命俞琰协助天津满洲营水师都统鄂齐制造操练火器,经管战船训练。同时在满洲水师营设教习,由鄂齐负责,计划三年培养这批水师。雍正七年(1729)都统拉锡奏报雍正帝,请求将船入海口,进行演练。

水师营官兵俸粮原由天津北仓新廒供应,但北仓距离卢家嘴路程较远,运粮花费较大。雍正七年(1729),署天津满洲水师营都统拉锡会同直隶督臣等奏明于芦家嘴堡城内西北隅,照北仓廒座式样盖造廒房二座来解决官兵的俸粮问题。

水师营在海上训练遭受雷击,雍正皇帝一方面予以安慰,另一方面指示拉锡在天津水师城修建两座庙宇:一座供奉三世佛、龙王、海神,一座供奉城隍、土地,能使兵丁有祀享瞻拜之所,来敬畏神灵。同时指示庄亲王把内廷造像的样式传授给天津水师营,让长芦巡盐御史郑禅宝用养廉银捐修。

水师营设立之后,由于京城来津的满洲水师营兵比较骄横,管理营兵成为问题。他们来后不久就发生了水师营兵丁与天津当商互争、拥挤理事同知三保公堂嚷闹两事,反映出当时驻防旗兵当物换钱,聚众滋事的风气。面对这种状况,雍正皇帝及时派出大臣处理事件,并要求天津满洲水师都统鄂齐严格管束兵丁。此后又发生天津满洲水师披甲用刀戳伤营田知县的事件,雍正皇帝以鄂齐管教不严削爵及都统职务,说明雍正七年(1729)朝廷重视天津满洲水师的军纪整顿。

在“天津满洲水师营兵丁生计问题”中,常老师提到水师营官兵驻扎之初,由同知垫支从商人手中购买食盐供官兵使用,官兵稳定驻扎后,自备盐价买盐。为解决水师营的经费问题,都统拉锡奏请朝廷再拨款2万两,通过在营内开设当铺和米铺,在出海口贩卖货物,捕鱼运米等方式获利,同时挖井取水、令兵丁轮班割足烧草、开垦水田等以节省开支。上述措施使天津满洲水师营成立初期的克服了困难,保证了水师兵丁的生计。

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皇帝对天津满洲水师营的操练效果十分不满,将其裁撤。天津水师营裁撤后,官兵移派于福州、广州、凉州分驻,同时从旧城搬来绿营兵,将大沽营游击移驻水师营旧驻之新城,改名葛沽营,将中军守备移驻大沽口,抽拨天津镇兵二百名驻葛沽存营,调拨正定镇属兵二百名驻葛沽存城。至此,清雍乾时期天津驻防满洲水师营退出历史舞台。

总之,清朝雍正三年设立天津满洲水师营出自加强海上安全的目的,水师营以满洲人为主,也是完善八旗制度之举,师营的设置也有安排京城八旗生计的考量。从天津满洲水师营解决兵丁生计的各种努力来看,八旗生计在雍乾时成为困扰清廷的严重事情。雍乾时期的天津满洲水师营训练效果不佳,显现出训练不严、军力下降、军纪涣散、风气奢靡、骚扰地方等等不良现象。雍正、乾隆二帝从严治理天津满洲水师营,努力维护国语骑射的既定国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八旗制度及其战斗力,裁撤天津满洲水师营更是治理八旗的有效举措。

最后在丁慧倩老师的主持下,常建华老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解答,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