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在全研究员应邀到历史文化学院做讲座

【发布日期:2021-11-22 | 点击数:

2021年11月19日15时30分至17时30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10期《孙中山与逊清皇室》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文西1327会议室以及线上腾讯会议同步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在全研究员担任主讲人,本院周海建老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陈鹏老师、安劭凡老师、项浩男老师以及本、硕、博各年级学生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周老师对李在全老师的学术研究方向以及近些年的学术成就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作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重要事件,辛亥革命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内容也渐趋多元化。而李在全老师所作讲座即是从此次革命的对象——逊清皇室入手,探寻其与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互动,体现出一种新颖的研究视角。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讲座伊始,李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逊清皇室与孙中山这一反清领袖互动的动机和意义。第一,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变革的关键性人物和伟大革命领袖,孙中山在推翻清王朝之后面对曾经的革命对象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举动值得后世研究者进行进一步分析;第二,民初政局中多元力量并存的复杂性基本被北洋政府时期多次派系政争倾轧所掩盖,需要加以梳理;第三,近年来一些晚清宗室的日记、回忆录等材料陆续出版,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史料支撑。

李老师指出,通过查阅内务府大臣绍英日记、绍英与其兄绍彝往来未刊信函等史料,可以发现部分逊清宗室贵族面对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后到北京的举动存在从疑虑观望到接洽示好的态度转变,其中也反映出满清宗室内部对民初“五族共和”理念的认可和自身对民国肇兴有功的自我认同。而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对刚刚推翻的满清宗室表示友好,在逊清皇室的宴请酒席中认可了宣统皇帝、隆裕皇太后为代表的宗室对民国建立有功,表现出愿与宗室融洽相处的倾向,也感受到了满清皇室的热情招待。但从清室贵族邀请孙中山游颐和园、三海而非紫禁城等行为中仍可看出,清室遗老遗少在与孙中山等人的互动中保持着一定界限,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融洽沟通。

李老师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在1924年“首都革命”后北上入京期间与逊清皇室产生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因冯玉祥发动政变导致溥仪等满清皇室被迫离开紫禁城迁入醇亲王府,孙中山转变态度,多次表态认为冯玉祥政变驱离满清皇室有功,逊清皇室理应离开紫禁城,成为民国的普通公民。而逊清皇室则希望孙中山能履行十余年前在京与各贵胄所言,与宗室和睦共处,帮助宗室恢复《清室优待条件》。已是病重之体的孙中山面对皇室请求,并未念及旧日所言,而是通过随行人员邵元冲等人向清室发函,列举清室此前违背《清室优待条件》的行为,表示不能恢复旧例。加之当时国民党部分人员开始向社会散发极端处置溥仪等人的舆论信息,溥仪等人于1925年2月23日避居天津日租界,由此引发了满清遗老遗少对国民党的不信任,间接影响了后来溥仪受日本威逼利诱前往东北“即位”伪满洲国皇帝。但李老师指出,在履行《清室优待条件》方面,北洋政府与清室之间都有违约之处,不能一言以蔽之;而随后孙殿英盗掘东陵,国民政府并未对其进行严正审判,更是深深刺激了溥仪等一众满清宗室遗老,使得他们与国民政府之间的信任被破坏殆尽,进而导致溥仪等人走上了成立伪满洲国的不归路。

李老师总结了孙中山与逊清皇室的互动特点。李老师指出,在民国元年逊清皇室与孙中山有过互动交好,问题是基于时间变动的“交好”,亦随着时局变动而变化。在各方势力重新分化组合、中国政局日趋革命化的1920年代中期,逊清皇室再次成为革命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则是重要的助推力量。而在革命结束后,逊清皇室的财产、权利并未得到民国政府法律的有效保护,加之与内忧外患等诸多因素交汇,最终导致溥仪等逊清皇室走上了与日本侵略者合作的不归路。

讲座最后的自由问答环节,李在全老师对同学和老师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进行回答与讨论,同时分享了他对中国近代史利用日记、回忆录等一手史料进行研究的思考与心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鹏、周海建两位老师也就此次讲座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并对李在全老师表示了诚挚的谢意。讲座最后圆满结束。


供稿:郭瀚文

审核:周海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