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纪要| 中国人民大学赵秀荣教授应邀到历史文化学院讲座

【发布日期:2021-09-29 | 点击数:

2021年9月2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赵秀荣教授应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之邀,以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了题为《1665年伦敦大疫——三维视角的考察》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晔老师主持,本校百余人参加。

讲座之前,胡晔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赵秀荣教授的研究方向和诸多成果,希望赵教授的讲座能够开拓大家的学术思路,对同学们研究和运用史料有所启发。

随后精彩的讲座开始,赵教授首先说明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这两年学界对于瘟疫和医疗史的研究不断增加,而对历史上瘟疫与医疗的研究对于我们今日如何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也有所帮助,赵教授强调将1665年的伦敦大疫与新冠疫情相互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瘟疫与人,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研究和论文写作。在开篇的介绍中,赵教授通过较早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和黑死病、1918-1919年波及全球的大流感和如今的新冠疫情阐明了瘟疫对人的巨大影响,数据表明其导致的死亡率并不亚于大的战争。

接下来,赵秀荣教授便重点以1665年伦敦大疫为切入点,为大家展开了丰富的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便是“皮普斯日记——1665年伦敦大疫亲历者的记述”。在这一部分中,赵教授先讲述了皮普斯本人的生平,用其日记中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伦敦大疫的真实情况和政府对策。此外,赵教授格外强调了日记作为一手史料,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其可信性也由于日记的目的并不在于宣传和报道而蕴含着普通人的同理心。因此,日记向我们展现了更真实的政府政策、人民声音和普通人的内心情感。

讲座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瘟疫之村’——伦敦大疫的辐射”,在这部分中,赵教授为我们详细地讲解了瘟疫之村的情况,也展现了更多伦敦市民的情感。赵教授告诉大家,瘟疫之村并不是耻辱的名字,相反,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一种道德的束缚。

讲座的第三部分名为“笛福《瘟疫年纪事》——半个世纪后的追忆”,笛福所写的这本书对于皮普斯的日记有印证作用,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当年的大疫情况。除此之外,本书从医疗角度分析了当时的应对政策,阐明1665年的英国给予伦敦市民的专业医疗资源远远不够,加之专业医生纷纷逃离疫区,人们无奈选择利用宗教和占星、预言等方式避免感染,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确实也是民众合乎情理的选择。笛福的这本《瘟疫年纪事》对于还原1665年伦敦大疫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赵秀荣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从瘟疫本身而言,它不仅仅是恐惧和悲伤,也体现了人性的光辉,社会各界的守望相助,这是从古至今始终未变的;从历史研究而言,对于史料的选择、组合、对比、验证于研究非常重要,只有从多个维度探讨历史问题,利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史料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最终的成果才经得起推敲。

讲座结束后,胡晔老师强调了史料的真实性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切身生活在亲历者的身边,因此挖掘史料是最为重要的功夫,同时,讲座中的史料也兼具了真实性与生动性。本次讲座采取了包括时间、地域、人物等多维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1665年的伦敦大疫。最后,赵秀荣教授逐一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讲座顺利结束,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收获满满。


(奚嘉悦 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