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纪要 | 孙靖国研究员应邀到历史文化学院做讲座

【发布日期:2021-04-12 | 点击数:

2021年4月6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靖国老师,应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之邀,在文华楼东区1106教室进行题为《碧波万里,山岛竦峙——中国古代地图上的海洋》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黄义军教授主持,本校师生六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主讲人孙靖国副研究员


   

孙靖国老师曾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孝聪教授。孙老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城市地理、地图学史,出版专著《舆图指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国古地图叙录》(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版)、《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并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沿海地图研究”(已结项)、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冷门绝学项目“明代边海防地图整理与研究”,获得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

讲座伊始,孙老师即向大家指出,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大家去观察古人如何在地图中展现和描绘他们心目中的海洋,探讨从地图学史的角度研究海洋要素的这一重要话题。

讲座从“古地图研究现状”、“古地图研究的两个维度”、“研究古地图的方法”、“功能取径和‘小传统’”几个部分展开讨论。

在第一部分中,孙老师梳理了现代地图学史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前人对海图的研究成果。现代地图学史的肇端时期可以追溯到1911年陶懋立在《地学》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地图学发明之原始及改良进步之次序》。在此文中陶懋立主张用现代地图学的测绘原理去研究中国古代地图。在学科体系建立时期,现代地图学史奠基人王庸先生运用当时北京图书馆的材料编制的《中国地图史纲》中包含了丰富的海图,同时西方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地图,如关于《武备志》中海图的研究。在全面发展时期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中专门开辟了一类对海图的研究,也因此有了丰富的著作问世,如楼锡淳、朱鉴秋编著的《海图学概论》,喻沧 、廖克编著的《中国地图学史》以及李孝聪老师主编的《中华舆图志》等等。海图在地图学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在第二部分中,孙老师详细说明了古地图研究的两个维度。其一是将古地图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其二是将古地图作为史学研究的材料。海图的史料除了现存的海图,还有史籍中的记录,最早的如北宋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在这一部分中,孙老师选取10类海图,展示了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画有海洋的天下图和寰宇图、海防图、沿海图、航海图、海区图、盐场图、海塘图、港口图、沿海城市图、岛屿图。

在第三部分中,孙老师根据自己新近的研究,详细讲解了研究古代地图的方法。在黄叔璥《海洋图》研究中,他根据对海图序跋的解读,揭示了潜藏在地图背后的一位学者型官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家族兴衰历史。关于海图版本和源流的考证问题,孙老师以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为例,向我们讲解了地图版本学梳理的具体切入点、方法以及研究时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孙老师还提供了一些辨别古地图真伪的办法。

在第四部分中,孙老师以郑若曾系列地图对岛屿的表现为例,揭示古代海图中所反映的时人对海洋的认知。郑若曾在海图中对于大岛屿、小岛屿和岛礁、沙洲采用了不同的描绘方式:大岛屿被描绘成平面,小岛屿和岛礁往往被绘制成立体的形态,沙洲被绘制成小片的平面,这实际上是古人在观察岛屿和岛礁等海中诸多要素时,受到自身观察能力的限制以及为了适应航海的需要而采用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对海洋的直接感官认知,而这种直接的感官认知在海图绘制中得到了相应的表现并在长期的海图绘制中逐渐形成传统。孙老师对海洋图中所表现的海域管理也进行了探讨。清代产生了特殊的内外洋制度,政府以一些岛礁作为标志划分内外洋,由州县衙署和水师分别管辖。海图中直观地反映了这种独具特色的制度。

最后,孙老师还说明了一些判定海图年代的方法,包括通过观察政区的名称和级别,分析图中出现的避讳现象,观察图中河流形态、沙洲分布等自然地理状况以及观察地图的整体风格、款式、色泽等。他以《江防海防图》为例,示意了如何通过图像和文献相互印证来综合判断地图年代,提示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海图地理信息的复杂性,不可根据地图上部分地理信息而遽下判断。

 

黄义军老师做点评

 

 

讲座结束后,黄义军老师发表了简要评述。她指出,海洋是现代主权国家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认为传统中国是农耕文明,不大重视海洋,海图的研究可以部分地纠正这一刻板印象。她认为孙老师的讲座从学术史到方法论反思,再到具体的个案研究,信息之丰富超出预期。贯穿其中的既有对海图绘制的地方传统(小传统)的新认识,也有对海图地理信息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孙老师对国内外古地图资料获取途径的全面介绍更是体现了“授人以渔”之古意。

 

学生踊跃提问

 

 

在场听众踊跃发言,并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如古人绘制地图所采用的方位是否体现了绘制者的价值观、如何理解海图中的比例失真现象、海图是否体现了国家对于海洋认识的逐渐深入等等,孙老师一一耐心解答。

在本次讲座中,孙靖国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大量古地图,通过一系列研究实例对古代海图中体现出的古人对海洋的独特认知进行了分析,并借此教授我们认识、研究古地图的具体方法路径,在座师生均受益匪浅。

 

历史地理专业师生和孙靖国老师合影

 

 

供稿 | 杨文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