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下午3时50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论道系列讲座第四讲“广州骑楼的历史演变”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李麒鸣博士,主持人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安劭凡博士,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其他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到场参与。
讲座伊始,李麒鸣博士通过现代都市的建筑组成部分的设问,引导在场学生参与思考城市的独有建筑形式。在回顾中国多座城市的独有建筑后,主讲人切入到了两广地区的骑楼介绍中。通过对骑楼具体特性和所处空间的分析,进而梳理了骑楼发展的时间线。清末民初骑楼的出现受到其建筑功能与邻近地区的影响,但其推广则源自近代城市建设的需要。20世纪20年代初,在广东当局政府更迭之际,骑楼被视为赔偿手段或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当中涉及到政府不同部门的考虑,又牵涉到大小商人的不同利益。政府试图通过统一业权来改变旧有的铺底权,进而扩大税收、加强管理,而在面临诸如罢市和商团火拼的社会抵抗行动中又不得不一次次作出退让。
至20世纪30年代,骑楼的兴建速度放缓,政府的态度稍有改变,但骑楼在市政层面因为人员聚集不断被限制。李麒鸣博士通过报纸和日记等史料,也还原了人们在抗战和内战时期在骑楼的生活场景。解放后作为公共房屋的骑楼,也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建筑性质适应了新的生活需要,侧面见证了近百年来广州的时代变迁。
在结语部分,李麒鸣博士通过对近代法律和骑楼的维护情况比较,分析了骑楼社区现状以及对建筑保护的相关建议。他提炼总结了骑楼的发展过程,认为作为“舶来品”的骑楼通过近代精英阶层的引入得以在广州实现了本土化,并大量出现在广州商业区。现代化建筑的出现推动了骑楼社区的相关法律制定及更新。而未来对城市发展和建筑保护的兼顾仍然任重道远。建筑史正是通过对某一时期建筑演变的审视达到丰富社会生活史认识的目的,进而演绎和佐证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从而超越单纯文字载体下的历史书写。
在座的师生均参与到了讲座后续的讨论之中,主持人安劭凡博士在发言中谈到,本次讲座通过骑楼这个小切口丰富了对两广近代史演变的认识。作为“凝固”的历史,在如今载体愈加丰富的近代史中,骑楼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及其与近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之间的关系,乃至由此衍生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探究。骑楼街区的形成和城市空间的演变这一历史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在近代转型中的复杂历程。在问答环节,李麒鸣博士与参与讲座的师生们互动交流,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翔实的回答。本次讲座活动圆满举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