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我院哈斯巴根教授主编《八旗档案文献汇编》第一辑出版发行

【发布日期:2022-07-05 | 点击数:

清朝是多族群凝聚、多元文化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时期。探究其丰富的精神和制度文化内涵对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清代多语种八旗档案文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海内外相关档案文献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对增加中国文化大国的历史文献权重,建立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多语种八旗档案文献是指用汉、满、蒙、藏等多种文字撰写而成,内容涉及清代八旗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古籍资料。其中,档案主要是指遗留下来的公文或历史文书;文献主要是指官、私修典籍。我们今天可以结合利用清代官修政治法律文献和多语种档案,集中精力对八旗源流、氏族组织与牛录的关系、牛录类型、八旗人口及户籍制度、旗内世爵世职制、军功贵族制、兵制、牧厂,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国家认同等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清代继承和发展前代政治制度。八旗制度集合满、蒙、汉等多族群,为清代特有的政治制度。八旗是清代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入关前集军事、行政管理、生产等诸职能为一体。清初创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制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入关后,八旗的军事职能得到加强,分为京旗和驻防八旗。另外在边疆地区还有以八旗制组建起来的一些部族。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锺翰先生重点关注八旗制度研究,撰写《清初八旗蒙古考》(1957)、《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1990)等系列论文,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指导的研究生如刘小萌、定宜庄、姚念慈、祁美琴、赵令志,分别在满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八旗驻防制度、八旗制国家、内务府、八旗土地制度等领域撰写学位论文,后又陆续修订出版专著,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科研成果。

先行研究在八旗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第一,多语种民族文字档案文献的挖掘、整理不充分,对多语种档案文献的解读不成系统。第二,诸多八旗相关专题研究不够深入。如整体上看,和满洲八旗研究相比,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研究很滞后;经济、文化、人物等课题需要深入,尤其是对作为基层单位的佐领和八旗内部氏族组织之研究较为欠缺。从时间段来讲,入关后八旗的研究尚存在诸多空白之处。第三,档案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尚不存在。因此,系统地调查、整理和研究,并建设相关文献数据库,是当前八旗历史文献整理和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传承其学术传统,现规划影印出版一系列与清代八旗有关的档案文献,名为“中国边疆民族多语种历史文献丛书”。本丛书选择档案文献的基本原则如下:第一,必须是国内首次影印出版。第二,要公布的档案文献的内容涉及八旗的政治、兵制、行政、经济、户口、文化、人物等方面。第三,选择汉、满、蒙、藏等多种(或合璧)文字撰写的资料。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第一手档案文献的公布来重启和推进八旗制度研究,将该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次出版的古籍分为两大类,即印轴档案和《钦定拣放佐领则例》。印轴档案再分为佐领印轴(16件)和族长印轴(8件),而《钦定拣放佐领则例》(2卷)是乾隆初年的法令性文件。通过公布这批国家图书馆馆藏满文档案文献,学界可以了解清代八旗牛录的编立和历代佐领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牛录所属氏族等佐领根源内容。印轴档案清楚地记录了乾隆初期牛录内部各个宗族的原驻地(所属部落)、姓氏及其人丁等情况。通过研究《钦定拣放佐领则例》可以断定,该则例以及乾隆三十年在该则例基础上精简而成的《六条例》,是清代补放勋旧、优异世管、世管佐领时所依据的章程。以上档案文献均作为雍乾时期八旗改革的成果而问世的历史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将会持续整理、研究和出版多民族语种文献史料,主编哈斯巴根教授现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学者个人项目《多语种档案文献与清代八旗蒙古研究》(批准号:20VJXG010),赵令志教授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民族地区多种语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彭勇教授正在主持北京社科重大项目《北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整理与研究》等等,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此次《八旗档案文献汇编》第一辑(16开3册)的出版,得到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基金、中国史一级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和中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院的资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