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14时,中央民族大学文东103教室迎来了一批对于满语和满学富有热情的学子,中央民族大学(满语)微专业在这里正式开课。该微专业依托历史文化学院在民族语言文献运用及边疆历史研究领域特色优势,聚焦满语文献整理与智能化应用,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文研究路径,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传承开拓:从满文班到满语微专业
满语作为清朝的官方语言,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档案文献,不仅记录了政务、军事与文化大事,更展现了多民族交往融合的历史。满文档案因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在清史、边疆民族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清史研究的重镇,传承王锺翰先生开创的治学传统,形成了满文、蒙文、藏文等多语种文献对勘研究的学术特色。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培养满学人才,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自1986年首次开设“满文班”以来,先后于1989年、2000年几度恢复,累计培养数百名专门人才,已成为国内满学、清史研究的中坚力量。
图 1 1989年满文班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实习调研
图 2 2000年满文文史班开课典礼
本次开设的满语微专业,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满文教学传统在新时代的创新与拓展。微专业学制一年,总学分14学分(对应约224学时),包含《满语基础》、《满文档案研读》、《满文档案翻译》、《满文文献调查与研究》、《人工智能基础》以及专题讲座与实践实训等课程。
首讲课堂:满语元音字母入门
在9月20日的首次课程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任教师朝克为同学们带来了满语元音字母的入门讲解。从满文的创制背景、文字特点、基本字形与发音等基础内容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入满文学习之门。
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记录笔记,并在互动环节积极提问。来自历史文化学院的一位本科生表示:“作为清史方向的学生,我一直希望能够掌握满文这门钥匙,直接阅读满文档案。微专业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宝贵机会,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满文结合的课程设计,很有时代特色。”
图 3 朝克老师讲授满语元音字母
满语微专业的开设,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的具体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持的有效保障;满语微专业的开设有助于探索冷门绝学领域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清史、边疆民族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输送新鲜血液,为冷门绝学领域储备后备人才。随着首讲的顺利开课,满语微专业将在未来一年内,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带领学员们深入满语的世界,探寻历史档案中的宝贵记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民大智慧与力量。
文字|马豪喆
图片|马豪喆 澈晨拉柏
初审|朝克
复审|孙超
终审|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