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精品活动 > 正文

国王神迹与王权政治——解读布洛赫《国王神迹》

【发布日期:2019-04-27 | 点击数:

2019年4月19日19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了“史评天下”系列讲座之国王神迹与王权政治——解读布洛赫《国王神迹》,主讲人为张绪山教授。

讲座开始后,张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国王神迹》的概况,以及其著作者布洛赫的个人经历,如德国留学经历及其一些著作中明显的德国学术传统,对年鉴学派的杰出贡献,投笔从戎的事迹等;还提及布洛赫的相关著作,如《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以及译作情况。

张教授又对《国王神迹》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其写作目的,布洛赫不仅如兰克史学之类重视帝王将相的历史,也研究平民的历史,以此“为欧洲政治史做一份贡献”。布洛赫认为,君主实现对平民的控制,不仅涉及行政、司法和财政等物质层面,也通过将自身神圣化的方式控制平民的精神,因此,“国王创造奇迹的历史……本质上是政治史。”二是此书的内容。张教授指出,《国王神迹》全书的研究对象,是11-18世纪期间,广泛流行于法、英两国的一种现象,即国王以手触摸为瘰疬病( ecrouelles)患者治病,与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能够治愈这种疾病的普遍心态。作者通过研究一种存在长达八个世纪之久的“神圣化”王权的治病仪式,以及与这种仪式密切关联的一种集体心态或信仰体系,展现前现代王权对民众思想与精神实施控制的运作机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国王的触摸仪式与民众对触摸的信仰。

随后,张教授开始探讨国王触摸神迹的发展历程。国王治病表现王权的超自然性/神圣性。一般认为,最初的国王是巫师,此时国王的神圣性在于能实现天地人之间的沟通,对整个族群负责而非为个人治病。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巫师与国王逐渐分离。基督教诞生后,尤其是西欧中世纪早期遭到蛮族入侵后,教会组织的抵抗力量总体而言比国家更为有效。法兰克王国首领克洛维意识到基督教的力量,皈依了基督教。到了加洛林王朝时期,教会与王朝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对国王的加冕礼与涂油礼合二为一,经过诸如这样的仪式,国王成为上帝选择的神圣人物,教会仪式成为说明王权合法性的有力工具。在卡佩王朝,巴黎公爵于格•卡佩以国王触摸治病的方式,为权力合法性制造根据,国王神迹大致即始于此。

张教授还分析了英法等国触摸仪式的不同特点,认为尽管表现复杂,其本质都是为了证明国王的神圣性。此外,他还就国王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解释。民众相信国王能为人治病的“假消息”,原因之一是医疗、心理活动特点:瘰疬病名下混杂各种疾病,有时自然痊愈;如果瘰疬病是在触摸很久后才发挥作用,人们则相信奇迹是延时实现的;如果在触摸后不见好转,则怀疑自己不虔诚,再次要求触摸。原因之二是历史心态:国王神圣性是古代传下来的观念,必须要相信。民众心态体现了古来的“集体意识”与意识趋向。在神圣王权观念下,国王一定有奇迹产生的信念,促成了人们对奇迹的信仰;民众对“国王神迹”的信仰,正是源于对神圣王权超自然性的信仰。原因三是王权为神化其权力,诱导民众产生“错误集体意识”或者说“集体错误”;国王视触摸病人为其职责与义务。

之后张教授分析了王权触摸衰落的原因,如英法政治革命对王权神圣性信仰的动摇,理性主义的发展,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王室血统的变化等。他还阐述了《国王神迹》对历史研究的贡献,此书体现了年鉴学派的研究特色,扩大历史研究范围,开创了政治史研究的新范畴,同时也树立了从民众心态研究切入政治史研究的榜样,对君主政治手段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及推动新研究法的创立等。

此外,张教授还通过一系列史料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皇帝神迹”的特点,希望《国王神迹》能够给予相关中国史的研究以更多启发。

最后,张教授以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创造的一段话结尾:“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强调要警惕将历史神秘化的倾向。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提出了许多富有意义、值得思考的问题,张教授对此作了详尽解答。最后,整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相信通过这场讲座同学们会对欧洲前现代政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欧洲王权政治有更全面的认识,获得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的启发与助力。

供稿:许向成

审核:学术部

关闭